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成都新建备武堂记熙宁五年三月1072年3月 北宋 · 吕陶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一○、《净德集》卷一四、《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一三六、《成都文类》卷二七、《全蜀艺文志》卷三四、同治《重修成都县志》卷一三 创作地点:四川省成都市崇州市
安危治乱之变,岂不难言哉!
人之情狃常习故,舍先几,取后患,盖亦多矣。
今朝廷所谓外忧者,无如西北,故秦、晋、赵、魏皆宿劲兵为之用,治军抗武,于政最先,而天下之势亦以为最重。
夫重轻者,天下之异势,安危治乱所从出,易而无备,则变逆之资也。
汉之衰,冀州之兵起,唐之季,桂林之戍叛,祸结不解,乃底灭亡。
前辙往鉴,足以惩警。
议者知三路之为重,而不知蜀之不可为轻,岂善计乎?
夫蜀之四隅,绵亘数千里,土腴物衍,赀货以蕃,财利贡赋,率四海三之一,县官指谓外府
北倚剑阁,险绝天下;
东连獞獠,蟠聚深固;
西南皆蛮诏,自古犷彊,唐天宝后,尝与吐蕃并力,以二十万众,三道入寇,又尝止成都西郛,大掠华人数万而南。
方其王政衰圮,则奸豪凭险自安,或七八十载不以赋税归中国。
吾朝混平寰宇,恩柔威禦,咸有深意。
淳化之际,吏暴于上,泽壅不流,经制烬矣。
民心怀危,盗乘而作,起甲午,距庚子七年三乱。
狂夫一呼,群应如响,今日取某州,明日陷某县,向风辄靡,何啻卷席之易。
戴白父老,往往犹言其状,闻者为之寒心。
然则戎防军政,敢一日废邪!
龙图濮阳吴公之开府也,驭兵如民,条教详明,凡居处饮食之具,与其役任之劳逸,先治以宜,用壹厥心。
乃度府门之右,作备武堂,所以讲师律而训戎伍也。
日练月习,率有定令。
数视屡阅,飨劳继之。
金鸣鼓奏,士倍其勇。
万众旁睨,震动耳目。
实镇守之重务,氓俗之深利也。
昔晋武既平吴,欲去州郡兵,以衒治安,虽山涛、卢钦力陈大本,以为非是,亦莫能用。
及永宁之后,寇难交起,则郡国无备,不能制。
唐穆宗初,两河既定,萧俛、段文昌谓武不可黩,乃议销兵。
及燕赵之乱,始募市人以战,复丧河朔
斯皆固不知变,拨去根本,茍近效,忘远图,安能成天下之务哉!
蜀无事七十有三年,议者恬然不怪,民尚嬉乐,恶闻干戈。
公一旦远思长虑,而及于此,不独为蜀之计,乃为朝廷计也。
始民恶兵,异公之为,懦夫曲士,从而腾说。
逮其久也,则曰「吾将赖之以安」,而说者亦愧悔不敢议《易》之《萃》:「君子以除戎器,戒不虞」。
兵法:「无恃敌之不至,恃吾有以待」。
其公之意欤!
且鲁有治戎之备,足为世法,孔子序录,附于王言。
《春秋》书治兵大阅,虽以义制文,中存奥训,盖亦国之大事,谨兴作也。
堂之成,敢不第叙本末及其岁月云。
熙宁五年三月一日
萧俛段文昌献消兵之议论 北宋 · 张唐英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三二、《历代名贤确论》卷八九、《宋代蜀文辑存》卷一二
兵者威武之目,圣人以是除天下之恶,兴天下之善,其不可去之者久矣。
宗承章武恢复之后,志在偃革,宰臣段文昌、萧因献消兵之术,密诏天下之兵,每百人限八人逃亡。
逃亡者入山林薮泽,聚为寇盗,蜂屯蚁聚,鹗飞隼搏,所至村落,悉遭毒螫,生民于是渐无憀矣。
朱克融、王庭凑之乱,其逃亡之兵多归之。
朝廷议讨二贼,召新兵,皆市井乌合,累为贼所败,而威沮气丧,不复有师伍之势。
于是河朔之地,复为贼所有。
噫!
章武以雄睿之姿,中兴唐室,驱驾豪英,选任将帅,区区然二十馀年,方定两河之寇,其勤劳宵旰,固已至矣。
而萧、段二子,谬于一言,遂复失之。
是时国家所费亿万之财,而不得河朔斗粟尺帛,可谓差之毫釐,而失之千里也。
夫二子者必欲去冗兵,省调度,则三代两汉已来,固有制度在方册,可考而行。
若未能及此,则可选其老耄疾病者俾之为农,其他骁锐勇敢、熟于战阵者,自可有养以备征伐,何必立为定制,百人限八人逃亡?
若以当时禁卫言之,有兵二十万,每百人限八人逃亡,是天下有一万六千人逃亡为寇矣,此岂不为天下患哉?
其后至宣宗已后,所在寇盗充斥,石顺起于湖南,毛约起于江南,康全起于歙州,至于恭定乾符之际,王、王仙芝、尚君长、毕鹞子、全缴山、一丈黑、李摩云、刘汉宏、李重霸之徒,侵陷岭、浙,骚绎青、徐,以至襄、汉,悉被其毒,其中多有逃亡之兵,为之声影,其祸皆胎于消兵之谋也。
言拣汰诸州土军弓手疏 南宋 · 王师愈
 出处:全宋文卷四八九○、《历代名臣奏议》卷二二四
臣闻古者兵农为一,拣其可用者用之,汰其不可用者,悉归之于农,故无后患之可虑。
后世兵农为二,拣汰得其术,则可用者固为之用;
苟失其术,则不可用者适足以为害。
萧俛销兵之覆辙,不可不监也。
臣窃见比来拣汰诸州县土军弓手,似未得其术,乞为陛下言之。
昨因建康兵官建议,尽将诸州土军弓手选为三等:强壮堪战者为第一等,老弱疾病为第三等,上不及于强壮,下未至于老弱疾病为第二等,选之甚精,未为失也。
因降旨挥,命将第二等、三等人尽行抵换,别招人填补。
既而稍觉其未尽善,续降旨挥,又许拣汰人有子弟却行招收,如无子弟,方许召募填阙。
诸州各已奉行,第三等人自知老弱疾病,甘心拣汰,不敢怨尤。
若夫第二等人虽及中年,筋力尚壮,久在营寨,熟于事艺,生其乡土,谙于擒捕。
亦有屡经出戍,临阵曾著劳效,见有资级,颇善部辖者。
虽使新招少壮之人,未必能过之。
况以拣汰之初,亦有一时暴病,今已安愈者。
若一旦弃之,不唯可惜,且恐其失业无归,迫于饥寒,轻则犯法禁,甚则为盗贼,其为州县之害必矣。
切见今年六月间,江西建昌军南城县吴十三等啸聚,被拣汰放停之人不胁而愿从者已多有之,幸而吴十三等未几殄灭,不然亦非小寇也。
臣伏睹乾道令节文:「诸军有战功应放停者,虽不堪部辖征役,听免放停,减充本指挥不管事看营剩员」。
又令诸军有战功应减充剩员者请给,各给半分。
昨来建康兵官申请一例抵换,于条令未为无碍。
臣愚欲望圣慈行下有司,将诸路州军已经拣选第二等土军弓手,再委官重行拣选。
土军元因暴病,今已安愈,果是强壮堪征役者,乞与存留。
元因战功补资级,今来筋力未衰,熟于事艺,善部辖、惯擒捕者,亦乞存留。
其间委有战功,不堪征役者,乞照条令减充剩员,给以半粮。
如无战功,尚堪征役者,令州军于厢军阙额数内收留。
至于诸县弓手,既无剩员半粮之制,其第二等人,亦乞拣其可留者留之。
庶几拣汰抵换之人,各得所归,不致他时为州县之害。
顾东江先生遗善堂诗其四 明 · 薛蕙
四言诗 押霁韵 出处:考功集卷一
履满思谦,居崇鉴替。
于时念哉,诏尔苗裔。
曰求彝训,曷以永世
无或昏逾,祖考是继。
授刘思谦骁卫大将军李瓘金吾将军等制 唐 · 薛廷圭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三十七
敕。
具官刘思谦等。
大将军齐之三公
执金吾汉之中尉
或分黄麾。
坐正殿之前。
或横佩刀。
立天子之侧。
亲近宠贵。
莫之与京。
思谦等昔在艰难。
不渝风雨。
克保臣节。
能知武经。
祖考勋名。
功格上下。
副朕基构。
克勤班行。
清修自持。
儒雅有守。
朕言念后生。
遘诸多难。
朝施劳于旄钺
莫置位于公侯。
独尔寂寥。
未闻熏灼。
自待之意。
何其伟欤。
赏延之典。
兹用歉郁。
属有虚位。
先求旧人。
俾升喉舌之官。
以申带砺之旨。
尔其服我宠光。
为吾心腹。
卫巡警
勉于在公。
伫闻恪居(下阙)
授梁思谦龙州刺史文晟成州剌史等制 唐 · 薛廷圭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三十八
敕。
成纪要冲。
江油奥壤。
皆为重地。
今实优贤。
择其守臣
必有所谓。
以尔具官梁思谦等。
负通变之材。
蕴纵横之术。
见可而进。
颇习于武经。
闻善若惊。
暗合于儒者。
或从奏荐。
或恤滞淹。
恋我者移其一麾。
致之近地。
阻兵者换其五马。
惠彼疲人。
各俾分忧。
勉思布政
清贤继踵。
惠化洽闻。
苟奉成规。
是为良牧。
惠兹茕独。
歌裤襦
文晟思谦
服我明训。
无忘勤恪。
戒于烦苛。
黜陟幽明。
典宪斯在。
五兵五教。
仍以假之。
可。
江淮黄制置度礼书再任启 南宋 · 刘宰
 出处:全宋文卷六八三四、《漫塘集》卷一六、《启隽类函》卷六一
策四道之勋,正八座之拜。
湖边风月,虽迟贺监之舟;
上星辰,趣听尚书之履。
少稽雅志,足展壮犹。
谅缓身谋,而为国喜。
窃以制变以仓卒为病,成功以持久为难。
方远近之寇,首尾相衔;
而饥馑之民,头颅不保。
一朝至止,百责丛之。
资不预储,谋非素讲。
使绵亘三十州之民命尽获更生,悬绝一千里之盗区相继扑灭,可谓难矣,又有甚焉。
夫已汰之兵多穷于无归,已息之寇多发于不测。
萧俛、段文昌之议,为患于河朔
卢循、徐道覆之祸,反酷于孙恩
所以四经改岁之期,再颁因任之命。
岂但北门卧护,选代实难;
盖亦当宁顾忧,责成甚重。
惟其算无遗策,故能事为之防。
提封广而窟穴尽除,岁月深而芽蘖不作。
彦国青州之政,虽已胜为于中令
晋公淮西之归,岂应遽反于午桥。
予一人,宜登揆路;
典朕三礼,是为假涂。
某官以世儒宗,为国元老。
一夫不获,如推之沟中;
万变沓来,犹运之掌上。
而又招徕众俊,驾驭群雄。
使穷谷深山,皆若旌麾之亲到;
武夫悍卒,常如鈇钺之在前。
迄成骏功,尽杜后患。
韪矣旂常之绩,屹然岩石之瞻。
社稷臣,当不惭于孟子
对礼乐问,岂仅过于唐臣
或事未免于违心,而动辄有于掣肘。
菊存于三径,足遂雅怀;
廉耻谓之四维,可扶清议。
矧尝告老,兹谓践言。
不然宁有依违两者之间,而可植立一世之表。
某颜因病改,志与年衰,以在诸生之列而喜先生之升,故以愚者之虑而裨智者之得。
观东阁之士,虽莫遂于此时;
山阴之游,尚有祈于他日。
光禄大夫吏部尚书侍读苏颂上第二表陈乞致仕不允诏(二)1089年2月2日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五六、《苏文忠公全集》卷四○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苏颂天官之任,老成所宜。
坐执铨衡,有山公晚年之故事;
簿书烦杂,独萧俛一时之偏词。
卿其总揽纲条,阔略苛细。
委蛇退食,以慰士心。
王钦若新编君臣事迹废滞卷篇序雷同手札 北宋 · 宋真宗
 出处:全宋文卷二三九、《宋大诏令集》卷一五○
览所进《总录部·废滞》卷中事迹,述历代废滞不达之人,若乃思谦之触机无邪,仲方之駮谥无隐陈咸之方正,刘向之精忠,马融勤于讽谏,扬雄恬于势利,斯盖笃志不回,为臣守正,或偶失于旌劝,而暂衄于徊翔。
以兹废滞,可为慨叹!
若乃用赀以谋进,求乐以为助,脯人以续食,著论以恃才,至于不慎言而忤物,每临事而背俗,坐事被谴,失行贻讥,此乃靡遵輗軏,自隮沟壑,又与夫大雅明哲君子进退之道不侔矣。
此书欲炳焕往行,章寤阙疑,使忠佞殊途,妍丑不溷。
或傲时而踧踖,或躁进以觊觎,既昧否臧,自贻颠沛,又非国家废滞也。
此卷中事迹芜杂,篇序雷同,不以其道辨之,何以为劝?
宜更商搉而正之。
授郑齐之灵武副使 唐 · 崔嘏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二十六
朕以灵武重镇。
控制西戎
故选于和门。
付以油节。
思得干用。
以佐参画。
如闻齐之自得科名。
留心政术。
奉沙漠之使。
佐榷筦之司。
口不告劳。
人称奉职
某与思谦临洎思退
皆钻研文学
承袭轩裳。
畅彼声光。
端其操履。
是可以佐樽俎于台席
奉指教于才臣。
而八达九冲。
晓巡夜警。
执金吾之重务也。
咸允章奏。
无忝所从。
可依前件。
兵部尚书王绍神道碑 中唐 · 李绛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四十六
元和九年冬十一月晦
银青光禄大夫兵部尚书判户部事上柱国太原郡食邑二千户王公殁于位。
君失所重。
人怀其旧。
大事在戎。
以宁祸乱。
公实居兵部
聚人曰财。
以迁有无。
公实领地官
天子以兵赋之柄俾于公。
公以忠劳之力事于上。
垂玉佩。
累金印。
锡圭锡剑。
书社开国。
郁积公望。
绸缪主恩。
出入三朝。
始终二纪。
非重而何。
非旧而何。
公讳
字德素
其先秦将剪之后。
剪孙离。
楚汉之际。
以秦围赵。
死于师。
子孙家于太原
世为令族。
曾祖威。
衡州耒阳
祖思献。
襄州襄阳
父瑞。
工部员外郎
及公贵。
累赠礼部尚书
咸以盛时。
沉于下位。
积有惇德。
生达人
尚书第三子也。
少以厚实为士友所重。
太师颜鲁公吴兴
特器之。
表授武康
相国萧徐公察守冯翊
并随府授檄。
丁继太夫人忧。
服除。
累授殿中侍御史江西观察推官
遂践台阁
仓部员外郎户部兵部郎中
判户部事
未半岁。
超拜户部侍郎
宠赐金紫。
复加朝散大夫
即旧官判度支
特迁户部尚书
所领仍旧。
顺宗谅闇。
奸竖窃柄。
工部尚书
以钱谷自□俾去异已。
诚私计也。
上即位。
天下文明。
彝伦攸叙。
检校吏部尚书东都留守判都省事兼御史大夫
充东都畿汝州都防禦使
保东郊。
镇卫旧都。
风令既行。
奸盗出奔。
检校尚书右仆射徐州刺史御史大夫
武宁军节度支度营田兼徐泗宿濠等州观察处置等使
居镇六年。
复徵拜兵部尚书
明年春
诏兼判户部事
在位三岁。
享龄七十有二。
彻席长安永乐里之私第。
优诏追赠尚书右仆射
长子前门下省典仪元泰次子剑南东川节度掌书记大理评事监察御史元质幼子前右威卫仓曹参军元弼等。
克禀诗礼。
备著文行。
十年秋八月四日
奉窀穸于万年县之洪固乡。
以夫人赠西河郡夫人相李氏祔焉。
夫人故河南尹知府事
工部侍郎造之长女。
茂于懿范。
归于令人。
先公而殁。
距兹十九年矣。
异时同穴。
周公之制也。
夫君子之行已事上也。
必执心而端其始。
立事而保其中。
践道而要其终。
建中末
盗起毂下。
乘舆南狩。
巴梁阨区。
廥藏空虚。
武旅气下。
德宗色动。
公时为御史大夫包佶水陆运盐铁判官
怀章表。
披荆棘。
悬束车马。
陵践山谷。
达本府之诚恳策书。
献当使金䌽缣帛。
烂若波涛。
积如邱陵。
上于是敷大号以布天地之施。
士由是濡厚泽以奋雷霆之
将加宠授。
以奖忠劳。
公方以国难疚怀。
求以诏书复命。
致远之度。
当时所称。
岂不曰有其始乎。
贞元中
公以材智任职忠勤。
注意不疑。
可以进退海内之士。
可以绾摄天下之柄。
人心所倾。
台位如寄。
公理财以义。
下不厌其取。
处权以道。
上不恶其专。
内守持盈之诫。
外宏推美之度。
及门而进。
与公同升。
布于显列。
由乎阴骘。
诚无二事。
绩著一心。
岂不曰有其中乎。
元和初
徐方丧师。
帅人怙乱。
乐于祸以幸其利。
鼓其变以成其私。
氛沴巳凝。
气燄方作。
公授钺以出。
投袂而驰。
倍道而乘其未备。
轻骑而出其不意。
先迷得主。
大众归心。
于是安进达以三百骑叛于河城。
械系而行乎军令。
唐重靖以一千人奔于埇桥。
檄召而收其武力。
散私积以劳赏。
发义徒以袪毙。
推以诚信。
涤其疵瑕。
顽固革心。
疆内如
武经戎略。
存为故事。
岂不曰有其终乎。
是三者。
忠存于国。
政在于人。
遗绩未映。
美化犹新。
况乎显持世权。
阴行相事。
造膝承顾。
沃心献议
注百辟之耳目。
奔九流之车骑。
入司国赋之重。
出膺邦阃之寄。
考终厥命。
归全于位。
非夫贞固干事。
明哲保身。
曷以臻于是乎。
然则篆贞珉。
表陵谷。
庶乎实德。
宜无愧辞。
其洪纤之迹。
显晦之
应机之速。
奋才以光赫其位。
得君以薰灼于时。
备用于陇西之状。
精覈于宏农之志。
今所书。
大者远者而巳。
文有详略。
盖春秋之义焉。
铭曰。
天赋才兮遇有期。
臣择君兮审厥时。
公之达兮世所资。
道之行兮人罕窥。
筦国榷兮家以肥。
庭邦赋兮物不欺。
人意倾兮主念随。
阴德及兮显命施。
龙上空兮盗乘机。
位阳尊兮奸用奇。
圣运启兮大人造。
王气荡兮英风扫。
邦镇兮徐方道
洛邑思兮彭城祷。
顺者化兮叛者讨。
肃如霜兮偃如草。
中外便兮恩宠殊。
迁司马兮领司徒
趋丹墀兮伏青蒲
杜私门兮辟公途。
期方远兮帝命俞。
运何屈兮吾道孤。
列兮龟筮符。
琬玉琢兮陵谷虞。
往矣巳焉兮噫嚱呜呼。
论臣僚解救陈执中诏狱奏 北宋 · 孙抃
 出处:全宋文卷四七三、《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七九
前日诏狱,言事官屡有弹奏,未闻陛下特降指挥,臣僚中亦有解救者,伏虑陛下因而疑惑。
臣愚窃以弹奏之言,为朝廷、为法、为纪纲;
解救之语,为宰相、为身、为利禄。
二途事意,黑白可验。
唐宪宗时五坊使杨朝政擅拘平人以蠲财物,御史中丞萧俛谏官上疏论列,裴度、崔群因延英对,极言之。
宪宗曰:「且欲与卿等商量东军,此小事我自处置」。
奏曰:「用兵,小事也。
五坊追捕平人,大事也。
兵事不治,止忧山东五坊使暴横,恐乱辇毂」。
宪宗悟,遂置于法。
况今相臣轻侮朝柄,诏狱废置,议皆自我,顾其所为,何止暴横!
陛下纵全君臣之分,免其责罚,亦当罢去,以惩不法之罪。
奈何优游迁延,固执不下?
臣恐而今而后,宰相得欺朝廷,大臣得罔君上,居近列者得报私恩而毁公议,为狱官者得舍实状而结虚案,纷纷谗冤,望风而起,陛下何以止之?
方今憸言得行,正道差塞,事若寖弛,人将不安。
愿陛下圣治之间,一讲祖宗遗范,公赏公罚,再清朝路,俾共成大业,永永无穷。
臣不胜恳悃之至。
萧俛一子回授三从弟伸制821年 唐 · 白居易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五十七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敕。
吏部尚书萧俛
顷在台庭。
时逢郊礼。
大行庆泽。
先及辅臣。
当延赏于允嗣。
愿推恩于友爱。
厥有典例
因而从之。
咨尔弟伸。
可恭成命。
河中府参军
萧俛起居舍人 唐 · 白居易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六十
敕。左补阙翰林学士萧俛
顷居谏列。职司其忧。
夙夜孜孜。拾遗左右。
朕嘉乃志。选在内庭。
自参密近。益见忠谠。
始终不替。尤足多之。
记事之官。一时清选。
俾膺是命。以宏劝奖。
可守起居舍人。依前件。
萧俛吏部尚书821年2月 唐 · 白居易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六十二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敕。
古者君使臣以礼。
臣事君以忠。
季代以还。
鲜由兹道。
先皇帝常创于是。
故在位十五载。
凡解相印者殆二十人。
多宠为大僚。
或付以兵柄。
矧予小子。
宜有加焉。
而辅弼之臣。
尝经一日造吾膝。
沃吾心。
则思与之始终。
厚申恩礼。
不惟劝感来者。
且不敢失坠先志也。
尚书右仆射萧俛
忠肃孝敬。
佐吾为理。
以勤事国。
以疾退身。
本末初终。
不失其道。
既免枢务。
倚为右揆(一作俾居端揆
朕欲加恩超等。
复吾前言。
继上让章。
至于三四。
敦谕烦切。
陈乞弥坚。
是用正命为选部尚书
而冠六卿
统百职。
尚可以表吾宠重。
亦所以成尔谦光
尔宜钦厥始。
慎厥终。
毋忝我褒扬之命。
吏部尚书
李翰林建书809年 中唐 · 柳宗元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七十三 创作地点: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
杓直足下。州传递至。
得足下书。又于梦得处得足下前次一书。
意皆勤厚。庄周言。
逃蓬藋者。闻人足音。
则跫然喜。仆在蛮夷中。
比得足下二书。及致药饵。
喜复何言。仆自去年八月来。
痞疾稍已。往时间一二日作。
今一月乃二三作。用南人槟榔馀甘。
破决壅隔大过。阴邪虽败。
已伤正气。行则膝颤。
坐则髀痹。所欲者补气丰血。
强筋骨。辅心力。
有与此宜者。更致数物。
忽得良方偕至。益喜。
永州于楚为最南。状与越相类。
仆闷即出游。游复多恐。
涉野则有蝮虺大蜂。仰空视地。
寸步劳倦。近水即畏射工沙虱。
含怒窃发。中人形影。
动成疮痏。时到幽树好石。
暂得一笑。已复不乐。
何者。譬如囚拘圜土。
一遇和景。负墙搔摩
伸展支体。当此之时。
亦以为适。然顾地窥天。
不过寻丈。终不得出。
岂复能久为舒畅哉。明时百姓。
皆获欢乐。仆士人。
颇识古今理道。独怆怆如此。
诚不足为理世下执事。至比愚夫愚妇。
又不可得。窃自悼也。
仆曩时所犯。足下适在禁中。
备观本末。不复一一言之。
今仆癃残顽鄙。不死幸甚。
苟为尧人。不必立事程功。
唯欲为量移官。差轻罪累。
即便耕田艺麻。取老农女为妻。
生男育孙。以共力役。
时时作文。以咏太平。
摧伤之馀。气力可想。
假令病尽。已身复壮。
悠悠人世。越不过为三十年客耳。
前过三十七年。与瞬息无异。
复所得者。其不足把玩
亦已审矣。杓直以为诚然乎。
仆近求得经史诸子数百卷。尝候战悸稍定时。
即伏读。颇见圣人用心。
贤士君子立志之分。著书亦数十篇。
心病言少次第。不足远寄。
但用自释。贫者士之常。
今仆虽羸馁。亦甘如饴矣。
足下言巳白常州煦仆。仆岂敢众人待常州耶。
若众人。即不复煦仆矣。
常州未尝有书遗仆。仆安敢先焉。
裴应叔萧思谦各有书。足下求取观之。
相戒勿示人。敦诗在近地。
简人事。今不能致书。
足下默以此书见之。勉尽志虑。
辅成一王之法。以宥罪戾。
不悉。某白。
萧翰林俛书809年 中唐 · 柳宗元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七十三 创作地点: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
思谦兄足下。昨祁县王师范过永州
为仆言得张左司书。道思谦蹇然有当官之心。
乃诚助太平者也。仆闻之喜甚。
然微王生之说。仆岂不素知耶。
所喜者耳与心叶。果于不谬焉尔。
仆不幸。向者进当臲卼不安之势。
平居闭门。口舌无数。
况又有久与游者。乃岌岌而造其门哉。
其求进而退者。皆聚为仇怨。
造作粉饰。蔓延益肆。
的然昭晰自断于内。则孰能了仆于冥冥之间哉。
然仆当时年三十三。甚少。
御史里行礼部员外郎。超取显美
欲免世之求进者怪怒媢嫉。其可得乎。
凡人皆欲自达。仆先得显处
才不能踰同列。声不能压当世。
世之怒仆宜也。与罪人交十年。
官又以是进。辱在附会。
圣朝宏大。贬黜甚簿。
不能塞众人之怒。谤语转侈。
嚣嚣嗷嗷。渐成怪民
饰智求仕者。更詈仆以悦雠人之心。
日为新奇。务相喜可。
自以速援引之路。而仆辈坐益困辱。
万罪横生。不知其端。
伏自思念。过大恩甚。
乃以致此。悲夫。
人生少得六七十者。今已三十七矣。
长来觉日月益促。岁岁更甚。
大都不过数十寒暑。则无此身矣。
是非荣辱。又何足道。
云云不已。祗益为罪。
兄知之。勿为他人言也。
居蛮夷中久。惯习炎毒
昏眊重膇。意以为常。
忽遇北风晨起。薄寒中体。
肌革惨懔。毛发萧条。
瞿然注视。怵惕以为异候
意绪殆非中国人。楚越间声音特异。
鴂舌啅噪。今听之怡然不怪。
已与为类矣。家生小童。
皆自然哓哓。昼夜满耳。
闻北人言。则啼呼走匿。
虽病夫亦怛然骇之。出门见适州闾市井者。
其十有八九。杖而后兴。
自料居此。尚复几何。
岂可更不知止。言说长短。
重为一世非笑哉。读周易困卦。
至有言不信尚口乃穷也。往复益喜曰。
嗟乎。余虽家置一喙以自称道。
诟益甚耳。用是更乐瘖默
思与木石为徒。不复致意。
今天子兴教化。定邪正。
海内皆欣欣怡愉。而仆与四五子者。
独沦陷如此。岂非命欤。
命乃天也。非云云者所制。
余又何恨。独喜思谦之徒。
遭时言道。道之行。
物得其利。仆诚有罪。
然岂不在一物之数耶。身被之。
目睹之。足矣。
何必攘袂用力。而矜自我出耶。
果矜之。又非道也。
事诚如此。然居理平之世。
终身为顽人之类。犹有少耻。
未能尽忘。傥因贼平庆赏之际。
得以见白。使受天泽馀润。
朽蘖败腐。不能生植。
犹足蒸出芝菌。以为瑞物。
一释废锢。移数县之地。
则世必曰。罪稍解矣。
然后收召魂魄。买土一廛为耕氓
朝夕歌谣。使成文章。
庶木铎者采取。献之法宫。
增圣唐大雅之什。虽不得位。
亦不虚为太平之人矣。此在望外。
然终欲为兄一言焉。宗元再拜。
考校京官奏 中唐 · 李渤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十二
宰臣萧俛段文昌崔植等。当陛下君临之初。
首任宰相。安危理乱。
决在此时。况陛下思天下和平。
敬大臣礼切。固未有昵比左右。
侈满自贤之心。而宰相之权。
宰相之事。陛下一以付之。
实宣化理千载一遇之时也。此时若失。
恐更无时。而等上不能推至公。
申炯戒。陈先王道德以沃君心。
又不能正色匪躬。振举旧法。
复百司之本。则教化不立矣。
臣闻政之废兴。在于赏罚。
等作相已来。未闻奖一人德义举守官奉公者。
使天下在官之徒有所劝。又不能黜一人职事不理持禄养交者。
使尸禄之徒有所惧。如是则刑法不立矣。
邪正莫辨。混然无章。
教化不行。赏罚不设。
天下之事。复何望哉。
一昨陛下畋游幸骊山宰相翰林学士是陛下股肱心腹。
宜皆知之。等不能先事未形。
忘躯恳谏。而使陛下有忽谏之名。
流于史册。是陷君于过也。
孔子曰。所谓大臣者。
以道事君。不可则止。
等言不行计不从。须奉身疾退。
不宜尸素于化源。进退戾也。
何所避辞。其萧俛段文昌崔植三人并翰林学士杜元㯋等。
并请赐考中下。御史大夫李绛左散骑常侍张惟素右散骑常侍李益等。
谏幸骊山郑覃等谏畋游。
是皆恐陛下行幸道途渐远。自此恣情无度。
又思马有衔橛不测之变。风寒生疾之忧。
急奏无所诣。国玺委妇人中倖之手。
等能率御史继以两省官大谏于朝。有恳激事君之礼。
可以诫无言者。其李绛张惟素李益三人。
请赐上下考外。特与迁官。
以彰陛下优忠赏谏之美。其崔元略供奉官之首。
合考上下。缘与于翚上下考。
于翚以犯赃处死。准令须降。
请赐考中中。大理卿许季同任使于翚韦道冲韦正牧。
皆以犯赃。或左降。
或处死。合考中下。
然顷陷刘辟之乱。弃家归朝。
忠节明著。今宜以功补过。
请赐考中中。少府监裴通职事修举。
合考中上。以其请追封所生母而舍嫡母。
是明罔于君。幽欺其先。
请赐考中下。伏以昔者宰夫入寝。
擅饮师旷李调。今愚臣守官。
请书宰相翰林学士中下考。上爱圣运。
下振颓纲。故臣惧不言之为罪。
不惧言之为罪也。今其三品官考。
伏缘限在今月内进。辄先具如前。
四品已下官。续具条疏闻奏。
处分及第举人 中唐 · 宪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五十九
搆大厦者。
必总于群材。
大川者。
必资于百谷。
故思理之主。
求贤罔遗。
所以昭宣令图。
广大前绪。
观文缉化。
其在兹乎。
朕以寡昧。
获奉丕业。
虚己问政。
实始于兹。
考言求益。
敢不祗若。
故命左右辅弼。
洎有位之臣。
会于中台
必究其论。
閒密以献。
省自朕躬。
果获贤能。
副于饥渴。
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人第三次等元稹韦惇第四等独孤郁白居易曹京伯韦庆复第四次等崔韶罗让崔护元修薛存庆韦珩第五上等萧俛李蟠沈传师柴宿达于吏理可使从政科第五上等陈岵等。
咸以待问之美。
观光而来。
询以三道之要。
复于九变之选。
得失之监。
粲然可观。
宜膺德茂之异。
式叶言扬之举。
其第三次等人。
中书门下优与处分。
第四等第四次等第五上等。
中书门下即与处分。
令狐楚等加阶制820年 中唐 · 元稹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四十七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门下。朕闻君法天大。
臣体君命。数名等威。
上下以两。昔汉丞相金印紫绶。
黄扉黑轓。亦所以异车服于百辟也。
今朕宰相阶级不称。甚无谓焉。
既当行庆之恩。宜用加崇之典。
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赐紫金鱼袋令狐楚端慎严恪。
夙夜在公。按度悬衡
守而不失。守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赐紫金鱼袋萧俛
深敏敬恭。寤寐思理。
伏蒲焚稿。知无不为。
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赐紫金鱼袋段文昌坦易坚白。
风雨有常。推贤举能。
如恐不及。咨汝三后。
弼子一人。汝为股肱耳目以赉子。
予敷心腹肾肠以告汝。汝其一乃志以奉上。
周乃惠以接下。敬乃事以临官。
是三者孙叔敖尝用之于矣。位愈高而□愈戴。
禄愈厚而人愈怀。夫以朕之不敏不明。
尚克用济。实赖吾二三臣朝夕之诲。
诗云。无言不酬。
无德不报。爰因进等之诏。
用申交警之词。各竭乃诚。
同底于道。康天下。
平泰阶。而后越级之赐行焉。
兹谓叙常。非以为报。
太中大夫朝议大夫
文昌中散大夫。馀各如故。